2018年8月,發表于《J Clin Oncol》上的一項研究,考察了羥基脲+阿司匹林 vs阿司匹林單藥治療40~59歲無高血栓風險特征的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ET)的效果。 目的:細胞減滅術對具有高血栓風險的... [閱讀全文]
2018年9月,發表在《Lancet Oncol》的一項2期、單臂、前瞻性研究評價了,阿帕替尼聯合口服依托泊苷,在鉑類耐藥或鉑類難治性卵巢癌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背景:抗血管生成療法聯合化療可改... [閱讀全文]
2018年7月,發表于《JAMA Oncol》上的一項研究,考察了直腸癌患者輔助化療和總生存率間的相關性以及新輔助放化療和切除術后的病理完全應答(pCR)。 重要性:雖然美國指南推薦局部晚期直腸癌患... [閱讀全文]
兩種抗血小板藥物比1種在預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后的卒中復發上更佳。因此,在不產生不當出血的前提下,三種藥物強化治療可能會更好。2018年8月,發表在《Health Technol ... [閱讀全文]
2018年7月,發表于《JAMA Oncol》上的一項臨床試驗,考察了依維莫司+內分泌治療雌激素受體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的晚期乳腺癌絕經后女性的效果。 重要性: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通路和雌... [閱讀全文]
2018年8月,發表于《JAMA Oncol》上的一項研究,考察了奧斯替尼作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的成本效果。 重要性: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的... [閱讀全文]
曾經以為肥胖只是美丑的象征,原來肥胖早已和癌癥稱兄道弟。肥胖是多種常見腫瘤的主要風險因素。 然而,肥胖好像也并非有百害而無一利。高體重指數(BMI)與肺癌風險降低有關,特別是在吸煙者中... [閱讀全文]
2018年9月,法國、美國和日本學者《N Engl J Med》發表了一項研究,考察了利妥昔單抗+來那度胺治療晚期未經治的濾泡性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背景:利妥昔單抗+化療在晚期、既往未經治的濾泡... [閱讀全文]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和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致病因素。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濫用,細菌耐藥性日益普遍,根除幽門螺桿菌正變得愈來愈艱難。增加抗菌藥物種類、延長治療時間和使用更高劑量的質子泵... [閱讀全文]
2018年8月,美國學者在《N Engl J Med》發表了異丁司特治療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癥的2期試驗。 背景: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癥的療法有限。在進行性多發性硬化癥中,異丁司特可抑制一些環化核苷酸磷酸二... [閱讀全文]